專注中不可承受之輕 - 開箱 Remarkable Paper Pro (69P)

Post Title Image (圖說:準備開箱 Remarkable Paper Pro。圖片來源:Ernest。)

看著 reMarkable 2 好一陣子,想說手邊有 iPad、 Apple Pencil 以及 Amazon Kindle 似乎場景過度重疊,加上一直耳聞彩色電子紙產品即將遍地開花,也就一直擱置採購。直到兩週前 reMarkable 突然釋出 reMarkable Paper Pro,一看完 Launch Event 影片 之後,就腦波很弱的被帶去下單,然後兩週之後,回家就踢到一個箱子 :)

以下簡單紀錄開箱時體驗到 reMarkable 團隊的各種巧思與細節。

tl;dr

  • reMarkable Paper Pro紙張的角度 來設計和使用, 提供接近傳統紙質的閱讀和書寫體驗 。我可自然地長按或觸摸閱讀或抱著整台機器,不用擔心不小心碰到螢幕就觸發各種惱人的彈出式選單,並能讓手指頭沿著閱讀的視線從句子由左到右滑動,完全模擬紙質書本的體驗, 讓閱讀更專注且舒適
  • Marker Plus | Marker 手寫筆的設定參數(如筆觸和顏色)會以檔案文件為單位記憶,讓我在短時間內切換多個文件時,不需要反覆調整筆的設定,這超貼心且超實用,也提升專注度,更容易進入心流。 UI 設計也減少了各種干擾,讓我更能專注於與這疊紙互動。
  • 如果考慮是否入手,請不要看 reMarkable Paper Pro 的硬體規格, 從自己的使用情境、閱讀習慣來做判斷 ,可能更為貼切。

外箱開箱

讓我們先從外箱開起,取出這次的三個內容物:reMarkable Paper Pro ( 電子紙裝置本體 )、 Marker Plus ( 這一代的手寫與橡皮擦功能筆 )、 Type Folio ( 鍵盤皮套整合組 )。

(reMarkable Paper Pro、Type Folio 與 Marker Plus 三者以相當防撞的方式固定在外箱裡頭。追蹤包裹顯示這次是從香港發貨,走 FedEx 運輸與通關。)

紙盒側面

(reMarkable Paper Pro 和 Type Folio 兩者紙盒外框相同大小。三者紙盒外框寬度相同。已經可以想像 reMarkable 可能有個整齊、加上各種對齊的倉庫貨架。)

(側面對齊來一張。)

(書背面的底部 rM 對齊。)

(書背面的頂部產品名稱對齊。配件名稱不另加註品牌名稱。)

(書背面的底部 rM 對齊,改用堆疊方式呈現。)

(書背面的頂部產品名稱對齊,改用堆疊方式呈現。)

(邊拍照紀錄,邊覺得應該要多訂幾個配件來對齊?!(到底有多愛對齊 XDD))

(能實作一套設計系統,並且落實在產品的各種層面,是個很棒的過程。能為這樣的產品設計留下紀錄也很開心。)

(頂端居然有上內容物浮雕示意。)

紙盒背面

(接著來看背面的各種標示。)

(條碼與各地安規證書。也有台灣 NCC 證書。)

(一行文產品簡介、與多語系翻譯。)

(reMarkable Paper Pro 紙盒背面產品簡介。)

(Type Folio 紙盒背面產品簡介。)

(Marker Plus 紙盒背面產品簡介。)

紙盒頂部

(reMarkable Paper Pro 機身厚度 5.1 mm。倒是 Type Folio 怎麼沒標註厚度?!)

(單位換算 0.20 in 厚度。)

紙質封條

(This way. Ready? Go!!)

(哈哈,已撕。)

(這套包裝方式,滿保護本體的。需要另外整理一下凹折處,才能滑出產品。)

(哈哈,已滑。)

(奶嘴·辛普森 (Maggie) 也想來滑一下…)

(稍… 稍… 微沈重…)

(換個角度,嘗試對齊。)

Paper Pro

(reMarkable Paper Pro 已經有作紙質表面處理,打算直接動筆不上保護模。這是一層半透明包裝模,類似 iPad 新機的保裝模方式。印象中 iPad 採用的是透明模?)

(本體下方有 USB 線材一條,以及一些紙張說明卡。等一下開機後就會有完整的 onboarding 流程步驟,這幾張紙目前沒太多用處,但多半產品出貨還是會附上紙本,期待未來能再逐步減少。)

(USB 線材一條)

(紙卡數張。)

Marker Plus

(什麼?這是什麼?也滑出來了!)

(有附上一小盒 Marker tips 筆尖。)

(稍微全部展開後包含這些東西。筆尖那一小盒做得滿有質感的。)

(推測可能也是使用環保材質?!很常需要這種小盒子,放些小東西,但又希望這些盒子外框能夠對齊。)

(Marker Plus 筆尖處。)

(Marker Plus 包裝。)

(為了橡皮擦功能,升級到 Marker Plus。(我絕對不會說是為了想要黑色…))

(現在做無線產品,需要通過的安規越來越多…)

(這個膠,我覺得不行。與剛才的 reMarkable Paper Pro 半透明包裝模不再同一個層次。雖然無傷 Marker Plus 任何功能,但有破壞到整體開箱體驗。(是有多嚴格!!))

Type Folio

(直接挖一個圓圈,可以直接看顏色和觸感。)

(嗯… 親一下?! 有看到那行低調到不行的品牌名稱嗎?)

(用 Lightroom 調色時才發現顏色滿豐富的。遠遠看是深色樸實,近看則是適度繽紛。)

準備合體

(真心滿喜歡 Marker tips 那個小盒子。)

(多國語系厚紙卡。簡單說明 Type Folio 如何使用。另有背面圖示。)

(reMarkable Paper Pro 背面金屬背蓋、與金屬接點。)

(漂亮且對齊的金屬接點們(以及強力磁鐵們)。)

(Type Folio 多國語系厚紙卡另一面,以圖示方式介紹三種使用方式。後來看影片才抓到第二種省力拉出鍵盤的巧妙重心轉換的配置,一開始會擔心是不是會按到開關按鈕,後來發現是自己想錯方向了。)

(猜測可能是 Paper Pro 尺寸變大,所以這組鍵盤也相比與我的 iPad 保護套鍵盤面積增加、重量也跟著增加許多。)

(將 reMarkable Paper Pro 組合上鍵盤。此時我有開始在提醒自己,這台不是平板,不要一直拿 iPad 的使用體驗來與 Paper Pro 做比較。)

首次開機

(經過一段時間充飽電之後,才開始拍攝開機使用的這組畫面。)

(這個步驟我在充電時已經做了,但此時有畫面引導以及將 Marker Plus 吸附上 Paper Pro 側邊後的狀態切換,還是覺得這體驗很棒。產品團隊很用心。)

(接上之後會進行充電。)

(Did you see that? 什麼?)

(軟體更新。這時候會有個機會更新軟體到最新版本。這可以讓後續的開箱體驗更方便作調整或微調。但需要足夠穩定,不然會中斷開箱流程。從體驗到退貨只有一線之隔。退貨人人都會,但如何堆疊體驗,就很有得聊了。)

(軟體更新後搭配的重開機。)

(中間跳過幾個步驟,例如連上 Wi-Fi 無線網路、配對裝置、設定 PIN code 等等。接著來到了配對完成。將這台裝置,加入到自己的個人帳號或是公司帳號裡頭。需要開啟訂閱,有免費 100 天試用。這也是現在物理性硬體產品的趨勢,搭配 USD 2.99 - 9.99 不等的每月訂閱費用、或約 USD 99.9 的每年訂閱費用,似乎已經準備成為主流。)

(選擇書寫時的慣用手,可能會改變工具列的左右位置。)

(完工!)

更多介紹

(每個步驟都會簡單介紹,資訊量有點偏多,但對於會入手 Paper Pro 的小眾群體來說,應該、可能、剛好?!)

(Tooltips)

(更多的 Guides,推薦可以直接看官網影片、小短片。)

(儲存空間還有 46.32GB。如果總共原本有 64 GB,那 Paper Pro 的各種 launcher、APK、OTA upgrade 等的配置也用掉了、預留了 18GB 左右的量。期待未來能查到 Paper Pro 使用了哪個等級的處理器。可能可以 adb 進去?!)

來看書吧

(先簡單丟了三個 PDF 檔案來作測試,方式是先從我的電腦安裝 reMarkable app,將 PDF 拖拉進去,然後等待資料同步進到 Paper Pro。這三個 PDF 分別是:一份 AWS SaaS Jounery Framework(最近與 AWS SaaS Team SA 一起在 AWS Summit Taipei 分享了這個實用的框架工具)、一份 Ernest PKM 網頁匯出檔、一本好書 Cloud Strategy(去年 re:Invent 還幸運與作者前輩相遇、合照))

(是討人喜歡的顯示。細膩度完全可接受、翻頁速度也很可接受。)

(我的可接受是基於紙本書籍、以及 Amazon Kindle 的閱讀體驗而來。)

(讓奶嘴來檢查一下…)

(再檢查一下…)

(比較:Amazon Kindle Paperwhite、黑白顯示器。(喔天啊我的鏡頭也太髒…))

(比較:紙本。)

先將照片分享給有興趣的大家,晚點再來更新補充使用感想,以及說明為什麼稱呼它為「專注中不可承受之輕」。


我在家拿著 reMarkable Paper Pro 跟小孩說

「這是 一疊紙

想要來畫畫或寫點東西嗎?」


使用體驗

平板風格的紙張 vs. 紙張風格的平板

  • ✅ 以 紙張的角度 來思考和使用 reMarkable Paper Pro,而非以平板的方式。(我一開始以 iPad 的使用情境強加在 reMarkable Paper Pro 上,我不斷質疑自己說為什麼要入手這一台。但當我持續使用一週、一個月、三個月後,我找回了小時候紙質內容的閱讀體驗與生產力。甚至有一趟參加一整個禮拜開發者大會 AWS re:Invent 2024 in Las Vegas 的出差,我選擇帶 reMarkable Paper Pro 在身上,而不是 iPad Air。與客戶會議也都是拿出 reMarkable Paper Pro,會議中真的需要查資料再將 Macbook 拿出來。)
  • reMarkable Paper Pro 是一款平板風格的紙張。
  • ✅ 我可以在 reMarkable Paper Pro 長按任何感興趣的點,而不會觸發選擇、字典或翻譯工具等提示選單。這使得我的手掌和手指不用以奇怪的姿勢拿著 reMarkable Paper Pro,我可以像拿著一疊紙或雜誌那般拿著 reMarkable Paper Pro 並進行閱讀。
  • ✅ 在 reMarkable Paper Pro 閱讀時,我可以 沿著正在閱讀的句子 從左到右觸摸,跟 紙質書本的閱讀體驗 幾乎一樣。(有人說動作太快會觸發翻頁,但我在紙質書本上不會做這麼快的動作。)

Marker Plus | Marker 手寫筆

  • ✅ 側邊欄選單會記住每個文件各自最後的 Marker Plus | Marker 手寫筆設定參數 (例如最後選用哪種筆觸和顏色)。
  • ✅ 最後的手寫筆設定參數,是以文件為基礎記憶的。這是一個非常貼心且細緻的設計。(大多數其他應用程式是在應用程式層級記憶,因此當使用者在短時間內(例如一小時內)進入多個不同文件時,切換到另一個文件時需要多次更改筆的類型或顏色。)
  • reMarkable Paper Pro 的 UI 設計概念,可能是希望使用者不必過度擔心 Marker Plus 的電池狀態,讓我們能 專注於更重要的事情 。可以在連接 Marker Plus 時看到電池圖示,或透過「主頁 > 側邊欄選單 > 設定 > 一般 > 軟體 > Marker > 電池狀態」查看電池狀態。這意味著當您處於閱讀模式時,需要額外的 6 個步驟才能以數字形式知道 Marker 的電池狀態。
  • ✅ 一個非常細緻的設計是,螢光筆的大小會根據頁面縮放比例進行調整,以適應 PDF 文件的字元高度(還是這是我的錯覺?)。這樣,我們(作為讀者)可以專注閱讀,而不必在調整縮放比例時(例如放大以詳細閱讀文字或圖表,但同時希望做標記)擔心調整筆的大小。
  • ℹ️ 需注意筆頭,攜帶時盡量保護 Marker Plus | Marker 筆頭。我是帶了個筆套來保護我的 Marker Plus 筆頭。

Type Folio

  • ℹ️ 鍵盤的鍵位佈局與虛擬鍵盤不同,例如,退格鍵的位置有所差異。
  • ℹ️ 重量有點太重,我後來都放在家裡。出門時就將 reMarkable Paper Pro 裸機放入背包裡頭。

平衡報導

也來分享一些缺點,幫大家滅火?!保護錢包?!:p

亞洲語系字型

  • reMarkable Paper Pro 設備上 沒有內建 CJK(中日韓)字型 ,所以 ePub 格式檔案遇到 CJK 字型會變成典型的方塊字。暫時的解決方法是轉成 PDF 檔案。希望未來產品團隊能對此有所調整,如果有機會,我願意協助測試。

我的檔案 (My Files)

  • ❌ 將檔案(筆記本或 PDF)移動到資料夾中較為困難。這需要使用者將文件拖曳到螢幕上的資料夾,然後釋放。我期望能夠右鍵點擊文件,在彈出選單中選擇「移動到資料夾」,然後選擇目標資料夾。
  • ❌ 我希望有一個「最近使用」的篩選器 (filter),以便訪問我最近打開的 5 或 10 個文件。

標籤 (Tags)

  • reMarkable Paper Pro 有「收藏 (Favorite)」的功能。但是在標籤頁面中,我無法將檔案標記為「收藏 (Favorite)」。

最後想法

之所以稱呼 reMarkable Paper Pro 專注中不可承受之輕 」,主要來自於 reMarkable Paper Pro 帶給我的 紙質體驗 ,但他又帶著 很有質感 的金屬外殼、以及很有份量的體重。這台機器並不輕,但它帶給我的專注、它帶給我的書寫、它帶給我的閱讀,相比於它的重量,我願意承受。甚至會帶著 reMarkable Paper Pro 到處給喜愛大量閱讀的朋友們試用(推坑的節奏)。

Ernest PKM 一樣,reMarkable Paper Pro 不一定適合每一個人,大家看得舒服,用得 舒服 ,能解決問題,能滿足需求,都好。


延伸閱讀

Loadin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