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tract
如果你正要開始一個 IoT 專案,這場 IOT203 分享使用「working backwards」方法來回推與定義客戶。
大略將整個專案週期拆解成三個段落:「Idea」、「Prototype」、「Production」,每個段落有各自的坑要踩。
想要走快一點的話(例如少於半年)可以找原廠專業服務,先做個雛形驗證看看。想要自己試著踩看看的話,落實客戶定義、預覽 AWS IoT Solution Repository 既有的架構參考文件是兩大基石。
如果你正要開始一個 IoT 專案,這場 IOT203 分享使用「working backwards」方法來回推與定義客戶。
大略將整個專案週期拆解成三個段落:「Idea」、「Prototype」、「Production」,每個段落有各自的坑要踩。
想要走快一點的話(例如少於半年)可以找原廠專業服務,先做個雛形驗證看看。想要自己試著踩看看的話,落實客戶定義、預覽 AWS IoT Solution Repository 既有的架構參考文件是兩大基石。
對我這門外漢來說這場 Lightning Talk 是個拿取關鍵字與大分類之用,看看工業領域的用字遣詞,影片主要是將投影片唸過去。對已經在進行的朋友來說不需要看,對還沒進行的朋友來說可跳到最後面找適合的 partner 來談比較快。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考慮參閱這篇官方 blog 文章「Connected Factory Solution based on AWS IoT for Industry 4.0 success」,基本上內容相同,可以將時間拿去看其他場影片。
Dirk Didascalou (VP, IoT, AWS) 以 “If you knew the state of every thing and could reason on top of that data…” “What problems would you solve?” 破題,帶出 IoT 兩大用途 Operational efficiency 與 Revenue growth,以及 三個迭代循環進程 Edge and devices, Connectivity and control, Analytics and ML/AI,以此架構介紹當今全球使用 AWS IoT 的現況(上萬客戶、90% Fortune 100、0.5B+ Active endpoints per month、0.5T+ Payload messages per month),以及 1NCE、Lenovo、Carrier、HITACHI Lumada、Univ of MELBOURNE 等的產界學界案例介紹。
在介紹轉變明日時,開頭就先講 AWS 是跟著客戶一起開發新功能的,並在 AWS 的四個進程變化中帶入顏色,由基礎設施打底之後,往分析與工業方向走。並以五個問題來介紹今年對應的幾個主要功能發布。最後介紹紐澳的 Vector 能源公司做結尾,用 app store 概念介紹能源應用也是滿好讓人理解的好說法。
很開心能和好朋友 HC 一起在 AWS DEV DAY TAIPEI 2020 (Dec/04, 2020) 同台分享關於「技術選型: Amazon ECS Launch Types: EC2 vs. Fargate」這個主題。本篇主要釋出今天分享的投影片,以及提供些補充資訊與大家分享、交流。
去年(終於)第一次成行參加 AWS re:Invent 2019,跟上萬人一起抵達(一起擠)在 Las Vegas 享受一場一整週的高密度資訊流,非常難忘。有了去年的經驗,今年雖然調整成全線上進行,也比較能抓到步調與節奏,配合著亞洲時區也能放鬆心情地享受這幾週的轟炸(哪次不轟炸的?)
今年(2020)AWS re:Invent 的 Keynote 場次數量也較去年增加與調整。去年先上場的是週一晚上大家剛要開始狂歡的 Monday Night Live,由 Peter DeSantis 帶來關於 infra 方面的資訊,今年獨立出來直接改稱「Infrastructure Keynote」。今年也新增加了一場由 Swami Sivasubramanian 帶來的「Machine Learning Keynote」。
維持原狀的三場分別為「Andy Jassy Keynote」、「AWS Partner Keynote」以及「Werner Vogels Keynote」。每一場 Keynote 都各有主軸,本篇分享台灣時區,早上八點開始的「Andy Jassy Keynote」重播內容,這時間搭個早餐、泡壺熱茶很可以。別擔心距離首播相差了幾個小時,AWS CEO Andy Jassy 在這場 Keynote 裡頭提到「Still early days for cloud」,現在雲端只佔了全部 IT 支出的 4%,幾個小時的誤差沒有問題。
全文我試著抓出演講架構,然後放一些觀察與推論,接著各段落放一些流水筆記,方便未來搜尋使用。新服務或新屬性,在本文中使用 [NEW 🚀]
方式標記,方便各位按下 Command/Ctrl+F 內頁搜尋。本文刻意將大部分產品連結都先拿掉,讓大家能夠專注地閱讀(這年頭我們都少了些專注,是吧?)。也歡迎大家給我一些回饋或指正。
那我們就開始吧!
(圖說:遊艇上的主廚正為客人們逐一準備沙拉,這次準備 CDK PR 所需環境的過程中,需要對每個套件逐一 yarn build。圖片來源:by wreindl。)
一邊看 Pahud 的影片【EP26 - 創建你的第一個AWS CDK pull request(4K 2160p)】,一邊做筆記備用。筆記時的環境是 macOS Catalina (10.15.6),已安裝 homebrew, zsh, nvm, docker。
(圖說:安全地燃放爆竹,清爽美麗。圖片來源:Photo by Mehdi Babousan on Unsplash。)
今天在 COSCUP 2020, Cloud Native Hub 議程軌,分享這個題目【AWS Firecracker VMM 之 大熱天捲起袖子動手玩】。
(圖說:當年積體電路 (IC) 將一些常用、重複使用的電路整理起來,進而縮小尺寸,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帶動了時代進步。現在的 AWS CDK 也做了類似的整理。圖片來源:Image by Gerd Altmann from Pixabay。)
記錄一下把玩 AWS CDK 過程中遇到的開發現場。
遇到狀況的時候是在想要加入現有的 ALB (ELBv2) 資源(後來發現跟哪一種資源無關),現場遇到的錯誤訊息:
Argument of type 'this' is not assignable to parameter of type 'Construct'.
Type 'SharedLoadBalancerStack' is not assignable to type 'Construct'.
Property 'onValidate' is protected but type 'Construct' is not a class derived from 'Construct'.